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

【譯作】捕夢人首部曲:覺醒
















 如果電影《全面啟動》變化莫測的情節讓你如痴如醉,《蝴蝶效應》緊張刺激的節奏令你渾然忘我,那你千萬不能錯過「捕夢人三部曲」──《覺醒》、《褪散》、《消逝》。


作者:麗莎・麥克曼
原文作者:Lisa McMann
譯者:許妍飛
責編:龍宇馨
出版社:大智通
出版日期:2011年01月28日

潘裕文 - 捕夢人
譯者心中的小說主題曲,歌詞跟珍妮的心境非常吻合。

本書簡介

YOUR DREAMS ARE NOT YOUR OWN

對十七歲的珍妮來說,所謂成長,就是一直被吸入別人的夢裡,尤其是墜落的夢,沒人在乎你是否一絲不掛的夢,和荒誕不經的春夢。珍妮見識的奇想夠她過一輩子了。

她不能向別人透露她的窘境──沒有人會相信,說不定還把她當成怪胎,所以珍妮只能活在人群的邊緣,深受這種她不想要,也無法控制的能力之苦。

後來,她掉進了一個陰森恐怖的夢魘,嚇得她脊椎發涼。這是第一次,她不只看見了別人扭曲的心靈,還跟著身陷其中……

作者介紹

麗莎.麥克曼(Lisa McMann)

在密西根出生成長,一生生活於此,2004年才舉家移居至鳳凰城一帶。
她現在專職寫作,工作時坐在綠椅上,俯瞰亞利桑納州的迷信峰。
偶而戴頂牛仔帽,但她不是真的牛仔,只是喜歡帽子。

麗莎有許多短篇小說發表在網路上,也已出版,例如講無家可歸的那篇作品,就曾獲得一座很酷的泰普利頓獎(Templeton Award)。

編輯推薦

成為自己的《捕夢人》

看過「全面啟動」這部電影嗎?李奧納多‧狄卡普利歐在片中飾演一個能夠進入他人夢境竊取訊息的高手,超越現實的邏輯和夢境虛實交替的複雜概念,讓這部電影引起廣泛的討論。而在美國獲獎無數的「捕夢人三部曲:《覺醒》《褪散》《消逝》」,與「全」片有異曲同工之妙,也因此獲得派拉蒙電影公司青睞買下電影版權,此書並已授權15種語言版本,熱門程度可見一斑!

會做夢實在沒什麼稀奇,因為每個人都會;但如果每次的夢都很精采,甚至可以介入別人的夢境,這就很令人驚訝了!

珍妮‧漢納根八歲時和母親搭火車去外婆家,在車上一個晃神,彷若看見一位禿頭男子在會議中的糗事。沒想到下車時,她看到一位衣衫不整的禿頭男從車廂走出來,他,就是夢中那個人,在之前,珍妮從未見過他!

此後,只要珍妮週遭有人睡覺做夢,她就會不自覺一起陷入夢中無法抽離。無法選擇的進入別人夢中讓她覺得痛苦,而對於這項天賦異稟,她也一直認為是個詛咒,到十七歲之前都不敢告訴別人她的奇怪遭遇,怕人以為她吹牛或以為她有病,直到她和心儀的凱貝爾‧史卓赫勒一起經歷某些事情,以及遇見為她解惑的史達賓老太太,她才開始體會身為「捕夢人」的樂趣。

關於夢,有許多書或文獻從科學、心理學或超自然的角度做探討,而作者麗莎‧麥克曼在《捕夢人》中所呈現的夢,可說是集各家之大成。珍妮有時會進入同學的綺夢(這大概是弗洛伊德說的「夢都是『願望的滿足』」吧);有時會看到打工安養院老人們美麗的回憶之夢;有時候的夢境毫無邏輯;而最可怕的是闖入了別人的惡夢,當夢中人經歷困境,對著她說:「幫幫我」時,珍妮也會跟著陷入絕望中。(小編在此偷偷透露一下,在故事的發展中,「幫幫我」後來成為一句有利的key word,只是一開始珍妮並不瞭解,這一部分大概可用超自然來解釋吧。)

此外,猶記得電影「鋼鐵人」「頭彩冤家」剛上映時,許多看過的朋友都會提醒小編,上片尾字幕時別急著離開,因為在字幕結束後還有一小段附加情節,錯過可惜!在此小編也要提醒讀者,看《捕夢人:首部曲覺醒》時,別以在第237頁故事就結束了,其實作者還藏了兩個附加情節,特別是「凱貝爾眼中的珍妮」那一段,可說是另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呢!

法國哲學家布萊茲‧帕斯卡(Blaise Pascal)說:「心靈世界自有其理,非理智所能企及。」看完《捕夢人》小編也亦發這麼認為。有許多科學家、藝術家、作家或創意思考者,均曾有在夢裡獲取靈感的經驗,雖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裡或許沒有珍妮這樣的「捕夢人」,但成為自己的「捕夢人」,並非全無可能。 

感謝蘋果日報於2011.5.14的專題報導
歌手紀文惠看《捕夢人三部曲》:有個願意為我冒險的男人該有多好
「……雖然是奇幻故事,但書中男女主角的戀情卻讓我著迷。一開始珍妮因特殊能力感到不完美,但男主角凱貝爾卻認為遇見珍妮,是他受創人生中最美好的事,彷彿兩個不完整的靈魂,都因彼此接納得到修復,真的很感動!尤其凱貝爾無時無刻想保護最愛女人的那種決心與信任,當下真的讓我好羨慕女主角,心想:『天啊!如果有個願意為我冒險的男人該有多好!』」~紀文惠讀《捕夢人三部曲》

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

【譯作】愛我,就不要控制我:共依存自我療癒手冊


















The New Codependency: Help and Guidance for Today’s Generation

作者:梅樂蒂.碧媞
原文作者:Melody Beattie
譯者:蘇子堯、許妍飛
出版社:心靈工坊
出版日期:2011年01月06日

什麼是共依存症?


◆我們做得太多、關心得太多、自我的感受卻太少。
◆ 總認為別人的事最重要,自己的事無所謂。
◆ 喜歡幫別人做他們有能力且應該要做的事。
◆ 別人並未開口要求,就主動滿足他的需求。
◆ 當別人求助時,我們做的比自己份內的事還要多。
◆ 熱心照顧別人,卻不懂得該何時停止。
◆ 別人不想要的時候,還是將協助強加在別人身上。
◆ 不是平等互惠,而是付出的多於所得的。
◆ 付出是為了獲得,是為了讓別人需要我們。

共依存症並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一系列的行為。認識共依存,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分辨:有所求的付出∕真心慷慨的付出、自戀∕自愛、控制∕建立界限,是具有不同意義的詞彙。

在《愛我,就不要控制我》中,碧媞將探討各種行為的差異,分享她個人的生命經歷,以及許多激勵人心的故事,希望能帶給我們力量,走出被害者的角色。書中也設計了一系列的完整測驗,讓我們評估自己共依存的程度,讓我們學會忠於自己,疼惜自己,更健康地照顧自己和他人。

作者簡介

梅樂蒂.碧媞


  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自我成長作家,在成癮與復元的領域聲名卓著。她的國際暢銷書《超然獨立的愛》在一九八六年讓全世界認識了「共依存症」這個詞。這本書已銷售超過八百萬本,翻譯成十餘種語言。數百萬讀者信任梅樂蒂睿智的話語與指引,因為她親身體驗過他們正在經歷的事。她這一生中,走過了遺棄、綁架、性侵、藥物與酒精成癮、離婚,還有喪子。「碧媞了解被拋棄的感覺,這樣有助於她對那些還在載浮載沉的人丟出一條暢銷的救生索。」《時代雜誌》如是說。梅樂蒂.碧媞是共依存症的專家,寫作過十五本書,包括《放下,更自在》、《超越共依存症》(Beyond Codependency)、《悲傷俱樂部》(The Grief Club),並在全球各地演講。她現居南加州。如需進一步資訊,請上她的網站 www.melodybeattie.com。